最新消息

路易斯安那州繼續開展黃毛秧雞稻米節

路易斯安那州的傳統紀念節日接踵而至!
上周,“世界稻米之都”克勞利舉行了第86屆國際稻米節,以慶祝稻米行業。
本週末,就在幾英里外的“世界黃秧雞之都”索恩維爾,則舉辦了第15屆黃毛秧雞稻米節。

來自國內28個州以及2個其他國家的禽鳥發燒友一起邁入稻田裡,只為一見一隻黃毛秧雞,以及其他以稻田為生的鳥類,來滿足他們的“終生願望”。為了過冬,黃毛秧雞每年從北美洲的北部遷往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沼澤和草地,大約在10月份抵達路易斯安那州。

此節日每年舉辦一次。因為路易士安娜州稻米輪作的時間和這種難覓蹤跡的小鳥遷徙的時間正好吻合,兩對(人類)夫婦因地制宜,共同打造了一份非比尋常的環保之旅。
鳥類愛好者Donna Dittman、Steve Cardiff夫婦以及稻農Shirley和Kevin Berken夫婦在2009年啟動了第一屆黃毛秧雞稻米節,並且看著這一活動逐年發展壯大。

今年,本地的稻農Paul Johnson為鳥類愛好者提供了觀賞黃秧雞的田地,還為他們提供坐上聯合收割機的機會,通過機器去觀察從稻田裡一飛沖天的鳥兒。

工作者正在給他手中的這只傳說之鳥繫上絲帶,以收集遷徙資料。

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密西西比州和其他學會的學生在現場幫忙捕捉不同種類的稻田禽鳥,為他們系上帶子,再放歸自然。
這樣就能讓鳥類學家收集資料,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遷徙模式。

該活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向人們分享美國稻米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歷程,在堅持為野生動物和水禽保護他們原始的棲息地的同時,為全世界產出優質的稻米。每年活動的首次會議,都會由Kevin Berken對稻米生產做介紹,告知消費者在選購稻米的時候,需要找到“美國本土生產”的標籤。

Berken表示:“該活動講述了我們美國稻農的故事,展示稻米行業如何領導業內如何按照標準生產稻米的同時,為野生動物創造了棲息地。這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參會者告訴我們,當他們回家的時候,會和自己的鳥類發燒友群體分享這幾天的經歷,所以我們的經驗會在本週末之後繼續傳播。當你們在超市打算買一袋米的時候,記得看一下‘美國本土生產’的標誌,這對美國稻農和美國稻米協會而言都會有所裨益。”